“青年之声”走进内蒙古:倾听非遗之音 领会“歌化的草原”

时间: 2024-01-06 22:20:11 |   作者: 行业新闻

  蒙古呼麦自治区级传承人文丽(右)在“歌化的草原”内蒙古民族音乐展现音乐会上扮演阿门·胡尔与呼麦。我国青年网记者 朱梦琪 摄

  “咱们内蒙有这么优异的文明,我太自豪了!传承和宏扬民族艺术,作为青年人义不容辞。”

  在“青年之声·直播厅”平台上,网友们都表明,音乐会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视听的震慑,更是精力的洗礼。

  “每一首长调都是一个故事,或许关乎爱情、亲情、友谊、乡情。所以我不只为了歌唱,更为了叙述。”在“青年之声·直播厅”的访谈中,阿拉坦琪琪格叙述了长调的前史和开展。

  2006年,呼麦、长调民歌、马头琴音乐一起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7月13日,《非遗我国》栏目走进内蒙古呼和塔拉草原,约请蒙古族长调民歌国家级传承人阿拉坦琪琪格、蒙古族马头琴国家级传承人布林、内蒙古呼麦自治区级传承人文丽做客“青年之声·直播厅”,与网友互动沟通。

  长调是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所发明的抒情性民歌体裁。阿拉坦琪琪格演唱的《金色圣山》是今世长调民歌的经典之作。“这首歌是咱们家的‘祖传’曲目,我从小就听着妈妈的歌长大的。”阿拉坦琪琪格说。

  阿拉坦琪琪格不只是出色的扮演艺术家,更是事必躬亲的长调传承人。她从2008年开端在全区各地开办训练班,并在故土阿拉善创办了“长调传承训练中心”,责任训练景仰前来的青少年。

  阿拉坦琪琪格在承受“青年之声”记者正常采访时表明,多元文明对下一代的影响让她感到忧虑。“我开办训练中心的意图,一方面让酷爱民间传统文明,具有音乐天分的孩子从小得到专业的教育;另一方面,他们并非单纯的学习歌唱,更重要的是承继祖辈留下的传统。”

  蒙古族长调民歌国家级传承人阿拉坦琪琪格做客“青年之声·直播厅”。我国青年网记者 朱梦琪 摄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明的典型代表。因为撒播区域的不同,它的称号、造型、音色和演奏办法也各不相同。

  “在我的家园科尔沁,马头琴被称为‘潮尔’,而在仍就坚持游牧生产方式的边境区域,它被称为‘马头琴’。”马头琴国家级传承人布林介绍,马头琴的前史悠远持久,最早能够追溯到唐宋时期。在一千多年的演化中,跟着马头琴琴体的改造,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也有了新的发明和开展。

  “一向觉得呼麦十分奇特,朴实用一个发声器官,怎样在同一时间唱出两个声部?”在直播访谈中,面临网友们的发问,文丽解说了呼麦的发声技巧。“呼麦是在坚持一个低声的基础上,经过舌头调理口腔共识,强化泛音,唱出高音声部。”

  事实上,作为蒙古民族最陈旧的艺术形式之一,呼麦却在内蒙古草原绝迹了100多年。近年,经发掘收拾,向蒙古国老演员学习,一些内蒙古演员才重拾了这项绝技。文丽说:“呼麦艺术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传承这项中华民族的文明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前史影响。”

上一篇:俞敏洪:码头文明的人一般都敢打敢拼我老婆是天津人我是被码头文明管着的

下一篇:马头琴交响乐:从草原走向殿堂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