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札记-蒙古族题材动画专题

时间: 2023-10-23 13:09:48 |   作者: 行业新闻

  蒙古族因其绚烂多姿的民族文化,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而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中民族特性最为鲜明的少数民族之一,以此衍生出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族艺术。蒙古族民族艺术不仅在中国动画学派的建设时期受到了艺术家们的青睐和发扬,进入新世纪以来,更因为“文化自信”的提出,而迎来了再次发展的契机,因此有必要对蒙古族题材动画有关的先行研究进行一个全盘式的整理。

  程慧哲.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艺术[J].2005.02:78

  摘要:出现了把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有机结合而非对立互斥的共识,用民族性的材料去表现世界性的主题、意识、表达人类共通的基本情感、普遍的生存境遇。

  一、近代中国文化弱势处境,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沟通,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民族艺术价值的质疑,以及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崇尚,从而促使人们去思考和关注艺术的世界性问题。

  二、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先是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后是革命成功、政权建成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得民族主义在20世纪的这一场时间段大行其道,艺术的民族性也因之在很长时期内成为了首要选择和热门线.关于民族性,首先就是要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这不仅表现在艺术形式上,也表现在艺术内容上,都要求有民族独特性。

  2.抗战时期民族形式之所以成为人类话题,民族性的强调之所以盖过世界性,是因为当时中华民族的第一个任务是生存。因此艺术理论上强调读民族个体独特存在的强调,其实就是人们抗日救亡、拯救国家心态的反应和折射,主要是站在“推进文化运动”的立场上而提出来的,不是从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中总结出的。

  3.“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是鲁迅于1934年在《致陈烟桥》的信中,谈到当时的版画创作时曾提出一种看法:“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变成全球的,即为别国所注意。”鲁迅这段话,后来被一些学者概括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

  三、艺术的民族性问题上的僵化思想,在新时期逐渐被打破。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国策,使人们在突出强调艺术的世界性的同时,也从新的视角关注艺术的民族性问题。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政策再次掀起了大规模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人们渴望着中国早日融入世界,世界主义思潮又重新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1.在讨论艺术的全球化、世界性问题时,电影成了最好的艺术样式,这是由电影的特性所内在地决定的。电影是新兴的综合性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电影的艺术语言是最具有世界性的,因为它是以视觉图像为主的。

  2.艺术的世界性具体是指什么内容呢?陈玉通认为,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的世界性内容应是“各国观众易于接受的人文精神,因为毕竟电影艺术的核心和文学一样,是‘人学’是表现人与人性的艺术。”

  3.强调电影的世界性、全球化,也有市场和票房方面的现实考虑。尽量通过技术、品质的差异化而吸取全球不同文化的眼光,而达到全球化。其次,电影的制作成本较音乐、电视要高,因此若只以区域性市场为利润来源则风险太大,无法享有范畴经济优势,这也是电影放弃本土化、推行全球化策略的现实原因。

  4.费穆认为“中国电影创作要想具有民族特色,就必须有意识地向中国的传统艺术—小说、吸取、诗词、曲艺、美术、音乐等艺术门类去吸取营养,这是中国电影发展民族性的一条必由之路。”

  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后殖民主义兴起,东方主义思想流行,以及新一轮的民族国家独立运动,使民族主义再度成为热点思潮,世界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全球一体化思潮、观念等一起受到了冷遇,艺术的世界性也受到了新的质疑。

  1.艺术的民族性强,并不必然意味着世界性就强,例如陈玉通指出:“某些题材内容影片会大受国人欢迎,但洋人兴许就莫名其妙,好莱坞影片走遍世界各国的奥秘之一,即其创作伊始就考虑怎么适应全球观众欢迎。”

  2.对绝大多数外国观众而言,他们不会对中国的一切人和事都感兴趣,他们只有可能关心和他们人性相同、利益相关的人和事,所以表现爱情、人性的艺术就容易超越国界,具有世界性,因为不管种族、肤色有多大区别,人性在谈情说爱、生离死别上是想通的。

  3.罗艺军认为,电影天生就是一种世界性艺术,首先电影的语言是无需翻译的尤其是无声电影,视觉形象可以很容易为不同民族文化的人所理解、接受。其次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最依赖昂贵投资,最依赖广阔市场,与新兴科技关系最密切,因而最便于国际文化交流。但是一旦电影进入各个不同民族,就不能不受到该民族文化的滋养和影响,因而各个民族的电影总会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反应出该民族的审美理想、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4.“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种观点并非一无是处,而是有其相当的合理性,例如一些世界流传的优秀作品,就具有深刻表现民族生活、体现鲜明民族特色等特点。这说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观点错在过于阶段、片面,只看到民族特色能以“特异”吸引不同眼光,没看到这种“特异”由于陌生、生疏而会造成交流的隔膜和障碍,没看到那些表现人类普遍问题、表达人类基本情感的作品会更好地为更多的人群所理解、接受。

  5.对此,我们所持的态度是:主题、意识和世界性的,材料是民族性的,也就是说,尽量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事去表现世界性的内容、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以个性去体现共性,用民族性的东西来反应、表现世界性的内容。

  6.总之,要从始至终保持世界意识、全球眼光,有意识地去表现全世界、全人类所共同面临、关注的问题,去反应人类普遍生存境遇,表达人类共通的基本情感。

  松林.越有民族性,越有国际性—美术电影民族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当代电影[J].1985.02:5

  1.迄今为止,已有29部影片共获奖43次,许多外国的电影节朋友一致认为,我国的美术片“已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

  2.我国美术电影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坚持不解地追求着中华民族的风格。

  3.五十年代初期的作品,在数量上和技巧上逐步的提升,虽然他们在艺术风格上仍然没什么自己民族的特色。这是由于当时提出学习苏联的口号,以及一批苏联动画片的引进并成为学习的楷模,不能不对我国美术片的创作产生着重要影响。当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趣闻: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摄制成功后就在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片展览中获得了奖状,电影节有的评委误以为这部动画片是苏联的作品,消息传来,不少同志为此感到欣慰,认为我们动画片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但特伟却引起了深思,他认为,把我们的片子误以为别国的作品,这总不能看成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什么我们的动画片人家看不出是中国的呢?特伟深感到美术片必须走民族化的道路。由于他的倡导和身体力行,终于在美术片的创作实践中开始着民族化的探索。

  4.五十年代中期,靳夕执导的木偶片《神笔》和特特伟执导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相继问世,开创了美术电影民族风格的先河。

  5.六十年代初期,美术电影出现了一个民族风格持续不断的发展的高潮时期。这个高潮的重要标志,就是水墨动画的出现。

  6.回顾美术电影在发展民族风格这一段不太长的历史,以及它在国际影坛上所产生的影响之后,我们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越有民族性,越有群众性;越有民族性,越有国际性。美术电影只有走自己民族化的道路,才能求得繁荣发展,才能走向世界,产生慢慢的变大的影响。摄制美术片,首先是为十亿中国人民服务,只有努力使它具有自己民族的特点,才能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只有使中国人民喜闻乐见,才能赢得世界人民的欢迎。

  7.如果放弃自己的个性特点,去迎合什么潮流,结果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因此在艺术创作上坚持走民族化的道路,不仅是美术电影,也是其他艺术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陈培湛.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9.06:10

  摘要:作者觉得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有矛盾性的一面,因为电影艺术具有意识形态性,各民族审美心理定势具有排他性。因此中国电影首先要立足本国,适应本民族观众的审美需求。然后民族性与国际性又具有一致性。中国电影在内容上要寻求中外观众审美需求的共同点,弘扬民族精神;要注意民族审美心理定势的交融性。提倡民族性,并不排斥国际性。我们要借鉴外国电影的创作经验,借鉴的目的是为发展本民族电影艺术。

  (1)经济对电影艺术具有重大影响,比如宣言我国知识分子默默奉献精神的《人到中年》和讴歌党的好干部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孔繁森》,其价值观就难以得到西方观众的认同;而宣扬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祖品也会受到我国观众的批判。

  (2)政治对电影艺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它会影响电影艺术的性质、内容和风格。在阶级社会,电影艺术总会直接或间接、鲜明或隐晦地表现一定阶级的思想、情感、愿望和要求,并被一定的阶级所利用。

  (3)文化对电影有重要的影响。关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李宗桂曾概括为几个方面:一是人本主义,二是重道轻器,三是经世重教,四是崇古重老,五是德政相摄,六是重整体倡谐调。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强调自由、平等、博爱,注重个性发展,轻视群体谐调。

  2.各民族审美心理定势之间有排他性。比如中国电影观众长期受到戏曲的影响,因而与戏曲观众有着相近的审美心理。

  正式因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有矛盾性的一面,因此,我国电影创作首先要立足本国,考虑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根植于本民族的土壤。我国有着12亿人口,有着众多的观众,如果离开了他们的需求去,满足外国观众的需求,那就将主次关系颠倒了。

  (1)在思想内容上要寻求中外观众审美需求的共同点,使中国电影即为本国观众所喜爱,又能引起外国观众的观赏兴趣。

  一方面某个民族的审美心理特点,可能会被别的民族认同、吸收,进而影响别的民族审美心理定势;另一方面,某个民族能吸收、借鉴别的民族的审美心理,从而使本民族审美心理发生变化,实现审美心理的交融。

  1.吸收和借鉴外国电影创作经验,首先体现在思想内容方面。卓别林喜剧影片所表现出的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批判精神,美国西部片所宣扬的美国民族精神等。

  侯冬梅.动画艺术创作中的游牧民族情感传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J].2017.04:171

  摘要:农耕文化提倡改造自然,本质上是通过和自然的斗争而生存、生活。游牧文化则崇拜、依赖、适应大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1)情感能够使艺术作品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情感是一切之本,艺术的本质就是自我心灵情感的表现。

  (1)艺术创作强调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但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既不是日常生活情感,也不是一时的情感冲动,而是渗透了理智因素的审美情感。

  (1)勤劳智慧的蒙古族是游牧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游牧文化的典型代表。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脉,北界萨彦岭、肯特山、雅布洛诺夫山脉,南到阴山山脉。13世纪,蒙古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结束了蒙古高原数千年民族、部落纷争的历史,同时也继承、汇聚、整合和发展了历代草原民族的文化,并积极吸收儒家文化、佛教文化、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游牧文化。游牧文化就为了减轻草原人为压力的一种文化生态样式,它确保了牧草和水源的生生不息,游牧民族的游牧方式表现出了浓厚的生态气息。

  (1)正是基于游牧文化中,对人、自然与牲畜三者关系的认知,形成了“天父地母”这种游牧人对自然和自身认为的和谐理念。作为游牧民族的精神依托的萨满教及其“万物有灵”论,甚至将大自然赋予灵性,重构,再生,超越原有纯粹自然的属性,将自然神格化和人格化。

  (2)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音乐、诗歌、服饰,处处流露着对长生天的歌颂,对草原母亲的赞美、对河流父亲的描画,草原上的动画也具有大自然赋予的灵性,代表着草原的精神。

  (1)在全球范围内,现代化进程对各地传统社会的影响是个普遍性的问题,这种影响除了表现在物质的与社会的层面之外,还主要体现在精神的层面、文化的层面。今天随着大规模草原工业化的展开,游牧文化的生存区域在以往的种种挤压下又增添了新的压力—现代工业化,尤其是矿产开采业的压力,使其范围进一步缩小。在此情形之下,游牧文化的消失日渐迫近。游牧文化的“破碎化”程度在进一步加剧。“破碎化”是个形象的说法,指的是游牧区域的支离破碎以及由某些原因与其他民族成员插花式的居住格局而导致的游牧文化圈的被肢解、被分割、被淹没。

  (2)因此当我们用“破碎化”一词来形容游牧文化的现状时,真正的游牧文化已经慢慢的变成为一种背景、寄托、回忆,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

  1.游牧文化是以游牧业为物质基础与载体的,经过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冲击,游牧业正在加速失去存在的根基与理由。大量的草场流失,矿业开采、污染等强大的外力引发的文化转型,对身处其中的游牧民族来说,即使有了当时当地物质上的补偿和满足,然而当他们回头寻找精神家园的时候,早已不知身在何处。

  2.常光希老师以一种浪漫主义方式的世界让大基回归了草原家乡,而现实是脱离生产资源的牧民们再也回不去,再也把握不住自己赖以信仰的游牧文化和精神。

  王芳雷,周慧.动漫产业参与内蒙古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解析.内蒙古艺术[J].2017.02:87

  1.2006年4月,[2006]32号文件精确指出:“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方法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2.2003年9月,文化部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确指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已形成演出业、影视业、音响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

  3.动漫产业是是文化产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中最具特色与影响力的产业形式之一。

  1.金元浦教授曾说:“大动漫的内涵有两个梯度:第一梯度是由单纯制作动漫艺术作品到衍生产品、周边产品和下游产品的全产业链开发运营;第二梯度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动漫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军事、航天、科技、教育、规划、建筑、房地产、机械制造、医疗卫生、新闻、广告、会展等领域。”

  2.从《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16)》显而易见:“电视动画方面:2011-2014年签过分地区电视动漫播出时间内蒙古排在第10位,累计为40776小时,但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播出的60部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中,竟无一家是内蒙古地区创作的。2015-201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动漫企业部分)仅内蒙古东联影视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一家榜上有名。文化出口的重点动漫项目也仅为该公司制作的动画系列片《中华德育故事》;2015年全国电视动画备案单位和备案部数内蒙古仅为1家单位和1部作品,但备案分钟数为0。电影方面:2015年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总额为20.54亿元,如此高的票房总额,我区未有一部动画作品去参加了;另外在新媒体动漫产业中、中国动漫玩具市场和记录片动漫行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中,我们也几乎是以消费者的姿态出现的。”

  1.内蒙古是“黄河文明”和“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和交汇地之一,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其中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和其他游牧文化是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而一部分,是几千年来国内各民族生息繁衍、交流融合的产物。

  2.动漫产业作为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极为重视人们的欣赏和互动体验,着力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需求。

  4.近些年来,内蒙古高度重视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先后在自治区相关重点学校和职业类学校建立起了以本专科教育为起点的动漫专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动漫专业人才。

  刘红旗.关于大力发展内蒙古动漫产业的思考.北方经济[J].2008.18:64

  (1)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基础,所形成的动漫直接产品的生产、播出、出版、销售,以及动漫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可以形成巨大的产业群。

  (2)动漫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动漫市场而言,至少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动画片播出上映市场;二是动漫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三是动漫形象衍生品市场,包括玩具、游戏、服装、时尚品、旅游等诸多行业产品市场。

  (1)创办了《动漫驿站》栏目。《草原豆思》《祈愿》《寻鱼记》《草原雄鹰》等分别获奖。专家们认为,民族题材动漫作品是我国动漫产业中的新亮点,我区草原民族文化为动漫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如果有成熟的商业运作,市场前景广阔。

  (1)我区动漫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开发出来,动漫作品没有市场化、产业化。其一,原创力薄弱。其二,产权保护运作力薄弱。其三,资本力薄弱。其四,政府扶持力薄弱。其五,市场推广力薄弱。

  1.要以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指导我区动漫产业发展。我区动漫产业的发展仅以传统的办文化事业或文化产业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去运作是远远不够的。

  付岩.关于依托草原文化开发内蒙古动漫产业的思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2011.09:10

  摘要:通过分析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内蒙古草原文化内涵、动漫创作传统和高级动漫人才短缺等角度,探讨了内蒙古发展动漫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应以草原文化为依托,以动漫人才引进与培养为关键的内蒙古动漫产业发展策略。

  王芳雷,孟醒.科尔沁叙事民歌在内蒙古动画创作中的资源优势.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J].2016.05:178

  内蒙古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但是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有很多时间、地域、人物的不确定性,整理起来难度较大;人物传记则多以历史题材为主,有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等动画难以实现的困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尔沁叙事民歌则以其极强的叙事性、地域性特点为大众所青睐。它以角色为中心,主题鲜明、题材丰富。如果将这门“听”的艺术视觉化,无异是一种不错的艺术体验。

  1.它兼具极强的叙事性、深邃的历史性、浓郁的地域性、可贵的娱乐性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2.基本上都是对造型元素的简单植入和客观再现,并未对地域文化进行认真的总结分析和全面系统的深层次艺术呈现。

  一个符号、还是一个行为方式,都与宗教、文化、历史相联系,也必将影响着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

  动画中的音乐不仅有抒情性、抽象性,同时还有传递情感、深化主题、塑造角色性格、烘托气氛、增加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特色的功能。

  1.更为重要的是,它能较好的将本地区的文化符号与地域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品格和现时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在灵魂深处对中华文化及价值观念给予民族化地域化的书写和表达,创作出内容和形式协调一致并独具地域特色的动画艺术精品。

  纪晓岚.蒙古民族艺术形式在动画创作中的融合与创新.美术大[J].2017.02:90

  1.游牧民族在动荡的马背和风雪中锤炼出来的刚毅、率真、豪爽的民族性格,有朔风掀天之气势,马背民族所特有的粗犷、雄奇、豪放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给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注入了壮美的灵魂。

  2.对蒙古族元素和符号的利用不能只用其表面形式,感受游牧文化的审美和情感。

  3.蒙古族民间艺术形式丰富,有岩画、皮画、毡画、刺绣、雕刻、剪纸、鞍具。蒙古族民间艺术造型除了游牧民族特有的造型外,还吸纳了西藏和的民间艺术观念。

  4.动画片海力布根据蒙古族的民间故事改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利用圆润的线条传神地勾勒出典型蒙古人造型特征。发型是将两股头发编成辫子垂于两肩,这是一种被称为“呼和勒”的发型,身穿黄色蒙古袍,扎红色腰带。

  5.服饰是体现一个民族基本面貌的窗口,展现出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俗。蒙古族服饰是为了适应多变气候和游牧生活方式而设计的,穿长袍,系腰带、穿靴子、戴首饰组成了蒙古族服饰的基本特点。

  6.蒙古族男女都穿宽袍阔带的蒙古袍,穿蒙古袍必须扎腰带,宽带的腰带与高领、长袖的蒙古袍形成色彩对比。腰带不是简单的装饰,其便于携带蒙古刀、火镰等实用品和装饰品。宽阔的腰带减轻腰肢在马背上的颠簸和震荡,抵御寒冷,便于行走骑射。马蹄形袖筒设计冬可以保暖,夏可以防蚊虫。蒙古族四季都穿马靴,上翘的靴尖适合勾踏马镫防止滑出,减少草丛阻力适合行走;马靴前高后低的保护腿和膝盖在多露潮湿的草原骑马时御寒和被擦伤,适合蒙古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

  7.在蒙古族的色彩观念中尊崇蓝、白两种颜色这种冷色同崇高相连,象征威严和永恒。

  8.在动画片《勇士》中,巴特尔在造型上采用半写实的造型风格。巴特尔身着棕色蒙古袍,两肩绘制着蒙古族传统的犄纹,这种纹样以像羊犄角而命名,腰间佩戴着蒙古刀,戴着象征蒙古族图腾的苍狼项链,苍狼是勇敢的象征,突出勇士的身份。乌日汗头发梳两根辫子,分别下垂于两肩,头戴头饰,蒙古袍上绘制象征吉祥、美好的哈木尔纹饰,足蹬一双白靴,脖颈上戴着白鹿项链,体现动画的民族特征,反映出蒙古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元素。

  1.广袤的草原、奔腾的骏马、成群的牛羊、翱翔的雄鹰、毡包穹庐,这些形象使沸腾的草原生动地呈现在眼前。内蒙古地形丰富多样,草原辽阔,分布广泛,包括草甸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草原风貌各不相同,在动画影片的场景设计上要根据地域的差异展示不同的草原特征。

  2.《勇士》用电影语言来展示地域风光,场景设计极具东部草原特色,地势平坦而没有高大树木,起伏不平的草原山丘、辗转蜿蜒的河流、蒙古包的屡屡炊烟,辽阔的视野将辽阔苍茫的内蒙古东部草原人文景观生动再现并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者体验蒙古草原的雄浑与宽广,将观者带入草原生活环境之中。

  1.民族风俗是一种历史性的文化创造与文化积淀,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是民族延绵不息的生命力,一个地域有其独特的民风习俗,反映着该地域的独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特征。

  2.在蒙古族题材的动画片中,欢腾的那达慕、蒙古族歌舞、蒙古包、敖包、奶酒、哈达、逐水草迁徙的勒勒车这些富有民族特色风俗出现在蒙古族题材动画中,带领观众体察游牧生活细节和民族习俗。

  3.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集会,摔跤、赛马、射箭竞技深受蒙古民族喜爱,被称作“蒙古族男儿三艺”。民间故事、传说和民歌中有大量记载摔跤手、骑手和神箭手的故事,博克手穿戴全套摔跤服,上身穿牛皮缝制的紧身坎肩“罩得戈”,后背有一面铜镜,并绘制有吉祥贴画,衣边镶有铜制炮钉,下身穿肥大的“套呼”,脚蹬高腰蒙古靴,脖子上戴着五彩张咖,好似展翅的雄鹰。

  4.马是草原上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的故事都在马背上完成,驰骋在草原的马对蒙古人具有非凡的意义。蒙古民族对马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是蒙古人生存的组成部分,寄托蒙古人的审美理想,展示了蒙古民族的气魄和精神。

  1.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草原是民歌的海洋。蒙古族民歌音调粗犷高昂,音域宽广宏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音乐感染力。

  2.蒙古族民歌浩如烟海,主要有狩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叙事歌等,是一个巨大的音乐宝库。长调民歌承载蒙古族游牧生活、民族精神和音乐的精粹及特色,是草原牧歌的代表性艺术形式,旋律悠长、字少腔长,音调高低变化波澜起伏,幅度大而自然。

  3.蒙古长调民歌在2006年5月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蒙古民间艺术的高峰,被蒙古人代代相传,蒙古长调民歌,不仅是用嗓子在唱歌,而且是从腹腔内部充气,用全身的气流唱的一种独特演唱形式,悠扬、舒缓的长调民歌体现了草原风光和生活的曲调和旋律。

  4.呼麦是蒙古人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由一个人同时吟唱两部旋律的独特声乐艺术,这种独特的演唱形式是蒙古民族的音乐文化标记,根据影片的情节进行再创作,强化民族风格节奏和韵律。

  5.《勇士》以蒙古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巧用蒙古族风格乐器的合奏,注重乐器语言的表现性,如马头琴、蒙古筝、口弦、四胡、火不思,动画影片中乌日汗的独舞就是一段蒙古族民间乐器合奏,在所有蒙古族乐器中,马头琴运用得最多。马头琴是蒙古族独一无二的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最能表达蒙古人的欢乐和悲伤,其卷颈上雕刻着马头,马鬃作为琴弦,以马命名,是蒙古民族音乐文化的物化象征,以其独特蕴含传奇故事的艺术造型和富有草原风格的音色被世人熟知。

  段建华.蒙古族题材动画片的民族性特征探析.民族艺术研究[J].2015.01:120

  在我国众多的动画艺术作品中,蒙古族题材动画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及地域文化艺术特色,这一类动画艺术作品展现了蒙古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游牧民族精神。蒙古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开拓进取精神”“英雄乐观精神”“自由开放精神”和“崇信重义精神”是蒙古族题材动画片永恒的主题;与此同时,蒙古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特性及艺术表现形式在其优秀的民族动画片中得以具体体现。

  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在蒙古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突出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时代价值观;随后拍摄的《猎人海力布》《奇异的蒙古马》《马头琴的传说》等动画片又以浓郁的草原风情取胜;200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耗资1500万,耗时4年打造的国产动画大片《勇士》上映,该片以蒙古族传统故事的叙述方式,完美地展现草原的自然及人文风貌,并开始探寻民族题材动画片的国际化道路。

  所谓的“民族特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民族特征和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与其他民族的不同点。”

  1.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最重要的包含一下四个方面:一是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自然生态观;二是多样灵活的经济贸易观;三是诚信守诺的道德观;四是包容兼收的政治观。著名学者吴团英将其高度概括为“开拓进取精神”“英雄乐观精神”“自由开放精神”和“崇信重义精神”。

  杨利民.民族题材动漫的发展与机遇-“第二届中国民族题材原创动漫作品大赛暨全国民族题材动漫研讨会”综述.当代电影[J].2017.11:199

  国家动漫创意研发中心、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动漫学会、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内蒙古自治区动漫产业研发与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1.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陶雯教授认为,民族题材不是几个符号、几个图案、几件服饰能体现的,它真正体现的是文化、精神内涵。

  1.李剑平教授在谈到动漫的产业化和区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认为,《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小门神》等尽管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都没明确的区域特色。

  杨利民.内蒙古动漫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定位.中国电影市场[J].2012.05:32

  除了我们有印象的内蒙古题材动漫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海力布》、《奇异的蒙古马》等动画作品之外,近年来内蒙古自己创作了动漫影片如《小牛向前冲》《大角牛梦工厂》《中华德育故事》《江格尔》《巴拉根仓传奇》《草原豆思》《趣味和尚》等动漫作品。

  衍生产品环节的扩展和建设是动漫产业链条延伸的关键步骤,也是我国动漫产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杨利民.内蒙古动漫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电影评介[J].2011.07:20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不仅开始形成良好的动漫创作环境,而且在动漫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已基本形成了导向正确、结构符合常理、题材多样的动漫创作创作现状。

  动画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海力布》《奇异的蒙古马》《马头琴的传说》《乌兰、其其格》《苏和的白马》《高娃》《勇士》等动画作品。

  3.内蒙古大学2003年正式建立动画专业并向全国招生,与此同时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动漫网、内蒙古动漫游戏协会、内蒙古动漫卡通协会相继成立。

  1.从民族文化的优势方面来看,内蒙古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多样的民族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和丰富人文景观,其博大的人文资源和优秀的文化传统、独特的文化风貌与民族的精神内涵、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财富。

  2.从内蒙古的故事传说和文化符号来看,无论是故事题材、神话传说、还是符号形象等各方面,内蒙古都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大草原、蒙古包、安代舞、蒙古袍等。

  3.内蒙古有着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场地,从而能够吸引相关的动漫制作机构来进行创作和生产,以此来减少动漫的制作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率。

  杨利民.内蒙古动漫发展的“小”问题.电影文学[J].2011.08:55

  2.在动漫产业的多路径发展方面,除了动漫企业作为动漫的主要生产机构之外,还应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1.资金筹集上,内蒙古动漫创作的分工合作少,融资渠道单一,各环节协作不足。

  2.在公共制作平台的建设方面,目前内蒙古的动漫创作大多各自为营,力量涣散,缺乏统一的平台建设。

  2.在产品细分方面,目前内蒙古的动漫产品单一,细分市场不够完善,与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结合不足。

  王睿志.浅论蒙古族题材动画影片的场景设计.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J].2013.04:62-66

  场景设计的最大的目的是展现影片时空、烘托角色表现、营造环境气氛,最终起到加强视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1.一些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动画影片,特别是表现蒙古族题材的动画影片,起场景设计与题材内容严重脱节。

  2.蒙古草原的景观,是由自然风光融合蒙古族独特的人文景观而构成的,这两方面共同诠释着蒙古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3.蒙古的自然风光大概能归纳为几类场景:自东向西多为树草原、草甸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沙漠草原这几种自然风貌。蒙古族生活的地域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多以平原为主,视野辽阔、一望无际,蓝天白云,河水弯弯,是大草原的独特风景。草甸草原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最西部的草原由于为内陆腹地,降水很少,环境多以戈壁沙漠为主,人烟稀少,时有沙暴肆虐,展现出一种另类的大漠景观。

  4.《草原英雄小姐妹》,其中的草原场景设计,就极具内蒙古西部草原的特征,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偏干旱,因而内蒙古西北草原的总体色调偏灰黄,不再是青青草原,反而有了些大漠孤烟的意境。

  5.内蒙古草原的人文景观,主要是围绕着内蒙古草原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饮食起居、战争迁徙、祭祀民俗等方面来分析汲取的。

  6.人文场景的设计极具民族地域特色,影片中的蒙古人生活在大草原上,也定的场景设计随处可见—羊群、蒙古包、勒勒车、搏克手、奶茶、敖包等特色画面多次出现,观众跟随剧情去逐步深入感受蒙古人的生活细节、习俗和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借动画影片为载体,该类型题材的作品在传播与弘扬蒙古族文化的同时,也承载起诠释蒙古族悠久历史文明的重任。

  1.场景设计不能盲目拼凑,蒙古族题材要根据该动画片的年代、地域、气候、民族、风俗等诸多客观条件来进行设计。

  2.蒙古族居住在圆型毡房—蒙古包里,而蒙古包就是一个蒙古人世界观中的微缩世界。

  对应的北门,是蒙古包中最尊贵的位置,一般供奉神灵或者佛祖,北面附近的区域便自然成为尊贵的客人、老人或神职人员等就坐的位子。

  西侧是男人的位置,男客都在这一边就座,此处对应放置有马鞍、武器、工具等。

  我们在场景绘制上,就一定要遵照这种习俗来安排角色与器物布局的位置,不能凭想象随意安排。在尊重其习俗之上,着重依据影片动画风格、故事情节、气氛营造的要求做场景设定,如《奇异的蒙古马》中,大家夜晚欢聚在篝火堆旁,宾主落座的次序、长辈与年轻人的位置安排等,都严格按照上述习俗规定设定,因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服饰场景设计: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蒙古袍为主,尤其在节日或庆典上要腰扎彩色缎带,脚穿皮靴或毡靴,头戴各色头巾或帽子,衣服上配有各色装饰。服饰的穿戴也颇为讲究,衣服的左襟要压右襟,帽子代表着身份,也代表着对他们的尊重。

  王盛.浅析蒙古族装饰类动画角色.内蒙古教育(职教版)报[J].2012.05:58-60

  2.蒙古族常用的图案在几何图案方面又乌力吉纹、幸运节、交义纹、拧纹等,这些都象征着坚毅、团结、好运;动物图案的名称形象都源自于与游牧生活息息相关“五畜”和围猎的经济文化艺术特征,其代表哈木日纹、犄角纹、狮子纹、龙纹、鱼纹、鸟纹、蛇纹等象征神力、力量;植物图案是描摹草原上奇特美丽的植物而形成的图文,有各种果纹、花纹、草纹、树纹、鸟纹、虫纹等;大自然图案方便,对太阳、月亮、山、云、彩虹、烈火、波浪等描绘赋予了鲜明的艺术价值与鲜活的生命力;物品图案主要是表现具有蒙古族文化艺术特色的节日庆典、宗教风俗特征的使用物品。如弯月形镰刀、“五畜星”和麦穗、弓箭、祭祀器皿等,还有占铜币纹、蒙古艺术字纹、八贡纹、纹等。

  杨利民.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动漫喜好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中国电影市场[J].2013.10:37-38

  1.在今后的动画创作中,要更多关注和研究搞笑类型的动画创作。青少年看动画影片的目的,更多地是去娱乐,去放松,而不是去学习,如果影片生硬说教,就不可能受到青少年的喜爱。

  2.民族地区的动漫创作还需要在想象力、画面美感、搞笑风格等动画本体方面进一步的提高认识,加强该环节的创作水平。一味地强调民族文化,会将文化优势变为文化束缚,所以动画片中的文化及教育意义,应该放在想象性、观赏性和娱乐性的前提下进行创作。

  周金月,周珂.探索融合蒙古族民间美术形象的动画角色设计的当代意义.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J].2013.03:122-124

  1.如果是抱着“低投入、高产出”的思维去榨干这些经典动画角色的最后一点商业经济价值,这只能是一种文化上的“啃老”。

  3.蒙古族民间美术具有让人魂牵梦绕的魅力,然是它的实用性才是它最根本的特性,它的发生、发展,均与牧民的劳动与生活相伴相随,它近视牧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实用品,又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上一篇:雷司令x梵高定量联名170周年保藏留念款有颜有品送礼必囤!

下一篇:蒙古族绘本的童心与诗心:让我们民族的童年飞起来!

推荐产品